每经记者:李孟林 每经编辑:高涵

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,节能减碳和绿色发展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。本届全国政协新设置环境资源界别,这是全国政协自1993年增设经济界别以来,再次增加新的界别,备受社会各界关注。

3月5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的工作重点建议,其中“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”“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”等内容成为重要一环。

无独有偶,3月6日,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(UNDP)和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“Re:Think 2022智慧城市与韧性未来”会议上,如何加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时的韧性,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焦点话题。

会场外,亚洲开发银行(亚开行)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、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吕学都接受了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的专访。吕学都从事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已经40余年,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,他多次参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(IPCC)报告的审查和批准工作,并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一员参加国际气候谈判。2010年,吕学都加入亚开行,重点负责碳市场、气候技术转让、气候投融资等工作,直至近期退休。

过去几年的极端天气事件,让许多人开始注意到气候变化对生活真实而深刻的影响,也凸显出城市在面临气候变化时的脆弱性。

吕学都认为,城市规划要提前将气温上升至少2℃的影响考虑在内,要通过市场手段来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“适应气候变化”的项目上去。作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,国内的气候投融资工作已经启动,但仍然处在初步阶段,挑战重重,首当其冲的就是细化气候金融的量化体系。

,

皇冠足球投注平台www.hg9988.vip)是皇冠体育官方投注平台,开放皇冠信用网代理申请、信用网会员开户,线上投注的官方平台。

,

全球升温2℃或为基准情景,应对环境挑战要因地制宜

NBD:2022年北半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炎热夏季,极端高温在欧亚和北美大陆持续蔓延,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。极端天气事件给我们的城市建设带来了哪些经验和教训?

图片来源:联合国开发计划署

吕学都:我们过去的城市规划建设,其实没有太多考虑在气候变化语境下的极端天气事件。无论是城市排涝,还是说沿江沿湖沿海地区应对洪水或者干旱的影响,常规的做法可能是以5年一遇标准、10年一遇标准、甚至50年一遇标准来做的。

展开全文

但是,我们现在面临的是越来越厉害的气候变化,现在有报告说已经升温1.1℃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极端天气屡屡打破过去的纪录,所以原来的设计标准就不够用了。

极端天气事件近几年在全世界发生得越来越多,甚至一天24小时里把一个月甚至一年的降雨量都降完了,过去的城市规划是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的。

ag区块链百家乐声明:该文看法仅代表作者自己,与www.allbetgame.us无关。转载请注明:专访 | 亚开行原首席气候专家吕学都:城市建设要考虑至少2℃的升温情景,气候投融资“颗粒度”亟待细化
发布评论

分享到:

新2网址大全:日照旅游,火爆全网的必去日照景点美食汇总,一篇足以
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